北京时间2月15日,斯诺克威尔士公开赛四强全部产生,分别是布雷切尔VS塞尔比,马奎尔VS阿里卡特。看到四强对阵图的一刹那,大家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,没错,斯诺克重大赛事走到最后的还是清一色的欧洲选手。这些欧洲选手或是世界冠军,或是成名多年,都具有丰富的大赛经验和顶尖的球技。
相比之下,中国选手在本次比赛中的表现和以往赛事中的表现大致相当,尽管参赛人员众多,前两轮偶尔能爆冷过关,但仍没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挥坚持到最后,甚至无一人晋级8强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16进8的比赛中,中国选手袁思俊和庞俊旭皆遭遇惨败,袁思俊0:4败给希金斯、庞俊旭1:4败给罗伯逊。究其原因,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:
1、攻强守弱的缺点比较明显,容易被对手抓住漏洞
参赛的中国选手不仅年轻,而且攻强守弱的缺点比较明显。就拿袁思俊和希金斯那场16进8的对决来说,希金斯的防守功力上明显要比袁思俊强出许多,同样的斯诺克,希金斯能够轻松破局,而袁思俊却出现重大失误留给对手机会。塞尔比之所以能够4次问鼎世锦赛冠军,就是因为防守功力出众,手感好时进攻,手感不好时就采取防守反击策略,一来能够有时间慢慢找回手感,二来能够抓住对手漏洞,给予致命一击。
2、把控全局的能力较差,细节做得不到位
斯诺克归根到底是一项讲究技术技巧的运动,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比赛胜负的走向,比如,母球的走位,击球的力道和旋转等等,而这些细节加在一起就体现出一名球员的把控全局能力。中国选手在比赛时,手感火热时倒还好说,细节上的欠缺表现得不那么明显;手感一般或不好时,缺点就会被放大,既难以凭借精准的母球走位一杆清台,又无法通过高质量的防守形成反败为胜的格局。
3、与世界顶尖选手相比,中国选手的台球天赋一般
从事任何一项运动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天赋,才更容易出成绩,台球运动也不例外。台球天赋主要体现在肌肉记忆、力道把控、杆法运用等多方面,像“75三杰”、“80后五虎”、“囧哥”等顶尖选手基本都是年少成名,除了平时的刻苦训练,还和与生俱来的台球天赋密不可分。
4、国内斯诺克氛围不够浓厚,从事者不多
别看每次斯诺克比赛上,中国选手的参赛人数很多,但在中国国内更流行的还是“中八”台球,其实原因也很简单,相比于技战术含量较高的斯诺克台球,“中八”台球更加浅显易懂,也更容易学会、上手。正因如此,国内多数台球厅都是“中八”台球桌林立,斯诺克台球桌寥寥无几,从事这项运动的人自然也不多。国内斯诺克球员也基本都去英伦三岛训练,毕竟这里是斯诺克运动的发源地,师资水平较高,只不过费用贵了一些。
云衔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企业数字化广告营销解决方案的服务商。公司凭借深厚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,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、更高效的数字化广告营销与运营服务。